-
虚拟机复制的工作原理
获取源端数据的过程类似于备份:首先使虚拟机休眠并生成快照,接着选择传输模式,然后开始复制。但在此时,虚拟主机备份与复制之间的界线开始显现。我们之前曾提到过,虚拟机副本以原生 VMware 格式存储,这意味着不会在目标端进行压缩,因为 VMware 不支持这样做。 也就是说,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必须发送的流量,Veeam 等大多数备份解决方案仍会在复制传输过程中实施压缩。数据在源端进行压缩并发送到目标,然后在其中解压缩并写入磁盘,接着装配虚拟机,并在 vCenter 或单一 ESXi 主机内注册。 就复制保留策略来说,我们几乎可将其视为与永久增量型策略相同。首先复制的是完整虚拟机拷贝,其中将复制数据并在目标端内(无论是另一个 vCenter 还是 ESXi 主机)创建、配置和注册复制的虚拟机。后续备份被视为增量备份,可在其中实现 CBT,以便仅发送变更数据块。 然后,目标端接受所做的更改,并将它们转变为目标虚拟机上的快照。最终,当保留策略达到其既定的数目时,某些还原点或快照(如果您愿意)将被提交回原始的完整副本虚拟机,从而为将发生的更多增量复制事件释放空间。
-
虚拟机备份与复制的区别
备份虚拟主和复制虚拟机的过程在本质上非常相似:二者均利用一致性静默和 VMware 快照技术,并将生产数据从源端移动到目标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在目标端的存储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此数据进行恢复的使用案例。 备份目标(主要是磁盘、磁带和云)以经过压缩和重复数据消重处理的格式存储数据,该格式要求我们提取和还原虚拟机。复制目标(仍是磁盘)是用于 ESXi 数据存储并挂载至 ESXi 主机的磁盘。复制虚拟机时,我们实际上是以其原生 VMware 格式在另一个主机或集群上创建该虚拟机的副本,并将单独的存储放置在与源端虚拟机相同或不同的站点中。 如果发生灾难或宕机,复制仅要求虚拟机进行故障切换或在目标位置启动。此过程可以通过利用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工具集完成。 但是,必须确保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允许在自身之外和VMware 内完成该过程,因为我们的保护解决方案经常也会出现故障。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应用备份方法(而不使用即时恢复),则需将这些虚拟机和文件彻底还原回生产环境中,从而显著缩短恢复时间目标 (RTO)。 尽管复制有助于企业缩短恢复时间目标 (RTO),但在能够保持的还原点数方面有所欠缺。由于大多数备份解决方案将副本存储为虚拟机并将还原点存储为附加到该虚拟机的快照,因此它们只能局限于 VMware 支持的最大快照数(此时为 32 个)。 备份则无此限制,事实上,在移植GFS 和增加还原点数方面,备份更具灵活性。 虚拟主机复制与备份大相径庭,二者的功能存在本质不同。在探讨使用复制(而非备份)的位置和时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等大多数现代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中的复制过程。